流動的史詩——新汴河⑧ |搖籃,造福宿州的“母親河”
宿州新汴河景區(qū)。記者 蘇洋 攝
管中窺豹。從一條河,或許可以透視一座城。
初夏的宿州,新汴河畔碧波蕩漾、草木滴翠,一幅生態(tài)和諧的美麗畫卷躍然眼前。
新汴河作為新中國第一條大型人工河道,全長127.1公里,流經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(qū)、靈璧縣、泗縣,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,流域面積6562平方公里,是一條名副其實的“經濟河、生態(tài)河、幸福河”。
半個多世紀以來,新汴河是宿州農業(yè)、工業(yè)文明發(fā)展的搖籃,眾多企業(yè)和工廠沿著曲折蜿蜒的河岸線興起;未來,這條“母親河”將依然履行“使命”,推動著城市從“工業(yè)銹帶”向“生態(tài)秀帶”轉變,不斷聚攏著城市的人氣、人心。
滋養(yǎng)農業(yè) 稻田白鷺共舞
古城內,汴河兩岸商賈云集;水面上,鱗次櫛比的商船貨船穿橋而過,將糧食、貨物通過運河輸送至全國各地……這是在宿州市汴河博物館內,用技術復原的古宿州城的繁華景象。
一眼千年。隨著水利設施的修建與改造,新汴河逐漸成為福澤兩岸百姓、滋養(yǎng)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“母親河”。如今,新汴河灌區(qū)設計灌溉面積58.79萬畝,有效灌溉面積41.26萬畝。灌區(qū)范圍內的耕地能夠享受到高質高效的灌溉服務。
行走在埇橋區(qū)灰古鎮(zhèn)的農田里,清澈的河水從新修建的閘口涌入,被四通八達的溝渠引入周邊農田。
“過去這塊土地高低不平,田塊零星分布,經前期調研與考察,付湖村緊靠新汴河,擁有豐富的水資源,具備得天獨厚的資源優(yōu)勢,實施‘旱改水’項目有天然條件。”埇橋區(qū)興農供銷集團“旱改水”項目付湖片區(qū)技術負責人王天宇告訴記者,“旱改水”有了穩(wěn)定的水源,農民耕種不再是等天下雨,試點第一年就達到畝均近1200斤產量,進一步提升了耕地產能,帶動農業(yè)增產、農民增收。
“現在,全鎮(zhèn)水稻面積逐年擴大,‘旱改水’項目也由原來的付湖村推廣到碾盤村,從開始試點的1400多畝,增加到現在的3100余畝,其中引用新汴河水灌溉的農田有2200多畝。”灰古鎮(zhèn)黨委書記謝欣欣對記者說,“旱改水”項目的成功實施,離不開新汴河這條“母親河”。
灰古鎮(zhèn)“旱改水”項目不僅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,而且改善了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吸引不少白鷺來此“安家落戶”。每年8月,稻田里大約有四五百只白鷺棲息,有的在稻田里嬉戲覓食,有的在空中展翅飛翔,在綠色稻苗的映襯下,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。
“以前哪有這樣美的景色,現在我們身后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,綠意盎然,景色宜人,數百只白鷺展翅翱翔,給這塊土地注入了靈氣和詩意。”碾盤村村民代鋒感慨道。
春江水暖鴨先知。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變好了,動物們最為敏感。監(jiān)測統計顯示,新汴河濕地吸引了白鷺、野鴨、崖沙燕、紅嘴鴨等多種鳥兒來此棲息生活,大自然“朋友圈”不斷增加“新成員”。水下世界也是一片欣欣向榮,水生植物茂盛生長,魚兒自在游弋……一座城有了活水,就有了靈性。
“點水成金” 孕育一方產業(yè)
清清汴河水,碧波歡騰流。
今天的宿州不僅是產糧大市,更打響了工業(yè)的金字招牌。新汴河充沛的水資源和秀美風光,吸引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(yè)在河畔落戶。坐落在新汴河北部的市高新區(qū)已聚集了逾2000家企業(yè),涵蓋云計算、智能制造等領域。
走進位于市高新區(qū)的汴水之畔超算中心,一臺臺超算設備正在全天候處理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重要數據。機房的水冷空調系統管道內,源自新汴河的市政自來水正高效循環(huán)流動,為這座火熱的超算中心降溫。
“大數據中心的2000多臺機柜,用空調降溫的話每天需要上萬度電。新汴河水通過供水管道引入大數據中心,以板式換熱器與數據中心內部循環(huán)水冷熱交換,達到降溫效果,可以節(jié)能15%?!彼拗萑A瑞網絡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技術支持中心副部長朱奎元,用清晰的數據向記者介紹,數據中心以新汴河冷水降溫,可節(jié)省2000萬元左右的制冷成本。
“目前,我們的智算算力達到2320P,居全省第三名。這都離不開新汴河年6萬多噸水的供給,水資源是‘隱形功臣’?!敝炜f,云計算中心靠近新汴河,水資源豐富穩(wěn)定,宿州市同時具備良好的數字經濟發(fā)展基礎,算力產業(yè)未來市場廣闊!
一泓碧水孕育一方產業(yè)。新汴河因其獨特的地理環(huán)境和水文氣候特性,不僅孕育著云計算企業(yè),還促進電力綠色高質量發(fā)展。
在國能宿州熱電有限公司,遠遠看去,1根120米高的冷卻水塔不停向外冒出白色的水蒸汽。
火力發(fā)電是燃燒煤添加熱水生成蒸汽,蒸汽壓力推動汽輪機旋轉從而帶動發(fā)電機旋轉,最后將機械能轉化成電能。能量轉化過程中,需要用水,水從哪里來?
“電廠90%的水來自新汴河。”國能宿州熱電有限公司節(jié)能主管陳偉告訴記者,取水管道與流經城區(qū)的新汴河直線距離2公里,用水很方便。
水并不能直接用于生產。在公司化水處理中心,通過原水處理、爐外除鹽水增容超濾、反滲透等步驟,處理后的新汴河水就成為火電廠綠色發(fā)電的工業(yè)用水。
“一噸新汴河水的成本約占中水水價的六分之一,正常運行每天取水量約2萬立方米,每天能節(jié)約成本近10萬元!”陳偉說,2024年,公司從新汴河取水624萬立方米,不僅用于電廠生產,還滿足了周邊企業(yè)生產需要,全年發(fā)電量達33.77億千瓦時,供熱量149.32萬噸,為52家企業(yè)供熱。
沿河落子、聚勝攬景。宿州市將最好的汴水資源留給最優(yōu)質的產業(yè),把最美的汴水環(huán)境留給最廣大的群眾。
國能宿州熱電有限公司。 記者 蔣幫煜 攝
通江達海 激活航運動脈
“上牽下櫓日夜來,千人同濟兮萬人利。利何謂,國之漕,商之貨,實所寄?!彼未娙嗣穲虺荚@樣描寫汴河。汴河上舟楫往來見證了其航運輝煌。新汴河擁有汴河的歷史符號和古運河文化的底蘊,讓今天的宿州依然延續(xù)歷史航運的使命。
作為宿州乃至皖北地區(qū)一條重要的省際航道,新汴河上游通過沱河、蕭濉新河等,連接河南、安徽和江蘇等地糧食產區(qū)、煤炭礦區(qū)和產業(yè)園區(qū),是沿線地區(qū)運輸大通道。
“宿州腹地土地肥沃、物產豐富,是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和重要的能源工業(yè)基地之一,煤炭儲量近百億噸,是滬蘇浙等東部發(fā)達地區(qū)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應基地?!笔兴衷本珠L、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原秘書長、市水利局關工委主任蘇亞對記者說,想要變資源優(yōu)勢為經濟優(yōu)勢,加快融入長三角地區(qū),必須實現貨暢其流。
近年來,我市持續(xù)推進新汴河航道整治、船閘等水運基礎設施建設,按照Ⅳ級航道標準整治新汴河航道宿州閘至徐崗段95.1公里;按照500噸兼顧1000噸級標準建設宿州、靈璧、團結三座船閘。
“目前,靈璧船閘工程完成驗收,宿州船閘、團結船閘已啟動前期工作,新汴河航道即將連接洪澤湖,通達京杭大運河并最終入海,宿州將結束不通江達海的歷史。”安徽省宿州港航投資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、董事長陳平超告訴記者。
據了解,新汴河航道全線貫通后,預計年通過能力可達3000萬噸,預測至2035年航道運量約2120萬噸,實現工程效益約95422萬元;至2050年航道運量可達到3080萬噸,實現工程效益約125480萬元。
一千多年前,汴河的開通興盛了宿州;如今,新汴河航道上連中原經濟區(qū),下接長三角城市群,將成為宿州打造蘇魯豫省際毗鄰區(qū)域新興中心城市的一個新航道。
“游樂不用去遠方,家門口就有好風光!”如今,每逢周末、節(jié)假日,新汴河畔便吸引眾多市民前來“打卡”:沿蜿蜒的走道行走賞景,到汴河博物館感知歷史文化,在新汴河景區(qū)享受親子娛樂。動靜相宜間,品味別具一格的美景。
汴水不語,卻見證著最精彩的變遷。當貨輪鳴笛聲首次劃破河道的晨曦,宿州將告別不通江達海的歷史;當云計算服務器徹夜閃爍藍光,古老水脈已托起皖北的數字未來。從灌溉溝渠到數據中心,從排洪河道到生態(tài)走廊,這條人工河的當代傳奇,正隨著日夜不息的水流,奔涌向前……
記者 韓蕊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(fā)布,未經本網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,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
-
2全市黨委和政府辦公室主任會議召開 07-19
-
3全市重點項目謀劃推進會召開 07-19
-
4
-
5別出“新材” 集鏈成群 07-15
-
6